宣传统战部
 
 
 首页 
 组织机构 
 文件通知 
 宣传管理 
 形势政策 
 党代会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文明创建>>正文
黑河学院第十三个五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2016-06-09 11:21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层次、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建设国内知名、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应用型、国际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战略目标的决胜时期。《黑河学院第十三个五年事业发展规划》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中共中央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先导,结合黑河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定位、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是黑河学院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蓝图,是全校师生员工的行动纲领,是学校扎实履行大学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十二五”是学校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奠定基础时期,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面向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发展趋势,以实施高教强省战略为契机,坚持“依法办学、科学决策、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校方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按照“深化改革、加强建设、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突出特色、保证质量”的办学思路,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办学条件、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6月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一)发展成就

1. 办学定位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类别定位;理清了“立足黑河,服务龙江,面向大众,突出应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的服务面向定位;完善了“培养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树立了“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凝练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创新发展、育人戍疆”的学校精神,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0155月完成了学院制改革,建立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2. 人才培养

“十二五”期间,学校逐步构建并完善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引领,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由8469人增至9743人,其中本科生由7925人增至9662人,专科生由511人逐年减少,累计培养本科生53170人,专科生1149人,2012年停止招收专科学生目前已取消专科专业,2014年毕业71人后没有专科学生。2015年学校实施大类招生,俄语、英语、商务英语三个专业按外国语言文学类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按计算机类招生。

学校建设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精品课程3门,省教学团队2个;获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1项、黑龙江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教育科研基地1个,省学术交流基地1个;获省级教学名师奖1人,省级教学管理质量奖集体奖4项、个人奖3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增选校级教学团队10个。建设151门网络课程,建立450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库,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条件。学生科研立项76项,本科生361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262项;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被评为2011年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绘画专业被评为2012年黑龙江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代表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出成绩。

3.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建有专科专业?个,本科专业38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九个一级学科门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于2015年取消现代教育技术和人文教育2个本科专业,现有36个本科专业。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俄语和绘画;省级重点专业3个:俄语、绘画和音乐学;校级重点专业10个: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俄语、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音乐学、化学、绘画、环境设计。

学校高度重视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俄语语言文学,遴选专门史、美术学和学前教育3个学科为首批校级重点学科。评选学科带头人20名,学术骨干61名,青年科研拔尖人才31名。有3名教师入选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名教师入选黑龙江省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名教师入选黑龙江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理论类)青年人才;学校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4. 师资队伍

“十二五”期间,学校通过采取人才招聘、引进等办法,确保师资队伍总量稳步提升。专任教师由2010年的450人增至525人,增长率为16.6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2010年的3(4)人增至13(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由2010年的183人增至364人,是原来的1.99倍;具有正高职务的教师由2010年的45人增至62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教师由2010年的109人增至119人,具有高级职务的人员增长率为17.53%35岁以下青年教师由2010年的268人降至264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总数的比例由2010年的59.55%降至50.28%,降幅9.27个百分点;五年来,外校毕业专任教师由2010年的446人增至51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持续五年超过98%。学校注重海外人才的引进和海外进修,境外外校毕业专任教师由2010年的22人增至42人,增长率90.9%。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由201027人增至134人,是原来的4.96倍。现有在职攻读博士29人、攻读硕士127人。青年教师获奖情况?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高校师德先进个人5人。

5. 科学研究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实现零的突破。科研项目类别由11类拓展为32类。科研项目研究经费稳步增长到278.35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47%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32项,比“十一五”期间增长60%。其中国家社科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5项,省科技厅项目5项,其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1项。批准校级科研项目379项。纵向科研项目及研究经费获得较大突破的同时,横向课题及委托研究经费实现零的突破,与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签署横向课题合同书。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84篇,出版著作(教材)94部,科研成果获奖491项,取得授权专利324项。与“十一五”相比,论文增长52℅,其中核心期刊增长214%;著作(教材)增长45℅;成果获奖增长300℅;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

学校创建了《黑河学院学报》,建立第一个省级研究机构——黑龙江省TRIZ理论研究所、中俄边疆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苏抗日战争历史陈列馆是我国高校中建立的第一个以抗战为题材的陈列馆已于20158月正式对外开馆。黑龙江流域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创建的中俄界江文化研究中心获批为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特色研究平台,批复建设经费50万元。黑龙江知青研究所创建的黑龙江知青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批复建设经费50万元。俄罗斯远东教育研究基地获批为首批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黑龙江省中俄历史与文化学术交流基地获批为首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基地。中国旅俄华侨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中俄共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基地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批复建设经费120万元。成立了黑龙江省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罗斯学研究分会;建立了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黑河学院研究基地;建立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省情调研黑河学院基地。与国内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先期组建了3个协同创新中心,即中俄TRIZ研究推广协同创新中心、中俄界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环境监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6. 办学条件

“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由1.5增至3.4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由4509.00(13实际)万元增至7990.91万元、图书由50.9837.14实际)万册增至70.92万册、教育经费总额由11908.90增至19653.93万元。分三期累计投入资金838.1166万元进行网络基础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

学校完成8481平方米标准化食堂、20000平方米田径运动场、2143平方米综合体育馆、5276平方米俄语楼、3030平方米润德楼等新建和改建工程,以及在建的5000平方米10号学生公寓楼和3300平方米学生生活服务楼建设工程,建筑总面积约4.7万平方米。完成了20900平方米图书馆建设项目前期手续。现教学行政用房达到约11万平方米,学生寝室面积达到5.8万平方米。校园道路硬化升级改造21251平方米,平整校园场地1万平方米,校园基础设施实现了“三通一平”,绿化面积达3.8万平方米;

7. 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建有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赴俄留学培训基地、TIRZ研究推广基地、赴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俄语中心5个国家、省级中俄交流基地。它们在中俄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建有六个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外籍专家、教师150 人次。学校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着力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八年累计培养培训近6000人次,举办中国文化体验和交流活动百余次。并分别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十四中、二十五中和腾达市建立汉语学习中心。学校通过国家公派留学、自费留学、合作院校交流、文化体验交流和参加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等形式,积极创造条件使相关专业3000余名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亲身体验俄罗斯教育,感受其人文环境,了解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8. 社会服务

学校与23个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开展全方位合作,支持师生开展立地项目研究,推进成果的应用转化。与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签署横向课题合同书,接受委托项目8项,到账委托经费27.1万元。启动服务地方行动计划,设立服务地方专项项目36项,以技术服务项目、决策咨询项目、文化服务项目、人才培训项目、公益服务项目等为切入点,为教师成果转化创造条件。构建“黑河学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网络平台的形式全面展示学校社会服务的状况;印制《黑河学院科技人才服务地方信息表》,将教师可转化成果或技术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2008年至今,已派出15批次1423名师范生奔赴学校周边7个县(市、区)、农场的55所农村中小学开展顶岗支教,为本地区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贡献。尤其是首创俄罗斯留学生顶岗支教,为本地区中小学俄语学生创设“双语课堂”的同时,实现了学用结合,提高了汉语应用能力。与黑河市第五中学合作共建附属中学,与黑河市第五小学合作共建附属小学,切实发挥了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功能。

9. 学生工作

学校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求,工作思路明确,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浓厚。学校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调,建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专门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就业信息网,初次就业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获奖学生人数逐步上升,获得国家奖学金70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329人次、校级单项奖学金人次。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392人,先进班集体1个,省级学生工作先进个人2人。评选校级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631人,先进班集体112个,学生工作先进集体6个,学生工作先进个人10人。  

10.党建与内部管理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理论武装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改进教职工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坚持把办学治校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主线,不断增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校,纪委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探索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增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二)办学特色与优势

学校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区域发展重点,积极培育办学特色,积极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好合格的人民满意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在探索边疆高校发展建设历程中,成就“十个一”:

是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线上我国境内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是教育部第一批确定的“中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单位

与国家留学服务中心共建第一个“赴俄留学培训基地”

是国家第一批“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和“俄语中心”的承建院校

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内第一家“俄罗斯油画大师班”承办院校

是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在我国高校建立的第一个中国青年画家研修基地

建立国内第一个中俄高校TRIZ研究推广基地

与俄罗斯远东高校联办第一本双语学刊——《远东高教学刊》

建立国内高校第一家中苏抗日战争历史陈列馆

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共建阿穆尔州第一个“孔子学院”

学校发扬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形成的“凝心聚力、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评建精神,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黑龙江省最佳大学排行榜中,黑河学院排名由原来的25位提升至现在的21位。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科专业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2.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3.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4.就业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是黑龙江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黑河学院实现发展目标的战略攻坚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机遇

1.国内外教育科技发展的宏观环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目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人才竞争愈加激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态势,亟需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的实施,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带来了历史性机遇,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高校面临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

2.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战略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黑龙江省提出大力实施“五大规划”战略、全力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建设,着力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东北三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黑河市产业转型升级、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沿边开放等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黑河学院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同时也要求学校自身要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

3.“合格评估”通过产生的推动力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159月,黑河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经过两次评估的洗礼及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学校办学条件已经达到标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科研实力和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高,学校走上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全校上下正以“合格评估”通过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围绕“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拓宽国际合作、探索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等内容,继续深化教学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1.从国家层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给学校发展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

2.从黑龙江省层面,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拓展了我省对外合作新空间。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提速,有利于我省发挥对俄区位和地缘优势,深化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和欧洲全方位合作,为黑龙江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黑河学院如何打造国际化办学特色、为龙江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支持,是学校面临的新挑战。

3.从学校层面,“十三五”期间学校确立了建设国内知名、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应用型、国际化、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条件、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三、“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研益校”的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调整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实施转型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主动适应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为实现

建设国内知名、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应用型、国际化、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成为为黑龙江省尤其是黑河市培养德才兼备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智库。

(二)办学定位

1.类别定位:特色应用型大学。

2.类型定位:教学型。

3.发展目标定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国际化、地方综合性大学。

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黑河,服务龙江,面向大众,突出应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6.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办研究生教育。

7.学科专业定位:优化传统基础学科专业、打造应用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学科专业、培育特色学科专业。

8.办学形式定位: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顾;以全日制教育为重点,全日制教育和非全日制教育并存。

9.办学特色定位:利用区位优势,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培育中俄合作办学特色,提升国家化办学水平,打造对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10.办学规模定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在万人左右。

(三)基本思路

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错位发展、开放发展。遵循“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发展路径,实施转型发展,努力将学校建成办学理念先进,管理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性大学。

(四)总体目标

2020年,完成学科专业重新布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

力全面提升,学科实力、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基本完成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战略任务,夯实建设国内知名、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应用型、国际化、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五)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学校分步实施四大战略,有效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基本完成转型发展。

1. 人才强校战略;

加大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的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合理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追求卓越、快速成长的学术生态环境,造就更多的教师成为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

2.质量立校战略;

3.科研益校战略;

4.特色兴校战略。

四、“十三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建设工程

(一)主要任务

1.人才培养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总目标,紧紧抓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发展机遇,以项目牵动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积极探索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加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成果、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积极引进俄罗斯教学计划、高素质教师、精品课程和原版教材,构建“专业+俄语+实践”的合作办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加强质量工程建设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出台《黑河学院“十三五”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以“质量工程”项目为引领,按照国家、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强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培育和建设做到稳中有升。学校重点建设10-15个校级重点专业,增选3-5名校级教学名师,评选10-1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2)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以大学生创业就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知识传授重心转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单纯课程面向由少数创新创业学生扩大到全体,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程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路径,积极探索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力争实现学校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拟打造5个左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地方服务项目优秀案例,提高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水平。

(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学校自我评估制度,利用互联网+,构建应用现代化技术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拟开展1次专业评估、2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1次实践教学基地评估,1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每学年进行一次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试卷评估。

5)做好审核评估

2.学科专业建设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优化传统基础学科专业、打造应用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学科专业、培育特色学科专业,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依托地方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及时预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人才需求的新趋势,把握学科专业发展潜在规律,有前瞻性地确立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建立专业退出机制,做到能上能下,科学设置;完善专业评估机制,做好本科专业认证工作;注重学校教学与科研、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重点(特色)学科专业与一般学科专业的均衡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按照应用型学科专业做大做实,中外合作学科专业做特做强,师范类基础学科专业做精做优”的发展思路,做好顶层设计

每年新增设3-5个本科专业;到2016年,学校计划对“物理学、化学及社会工作”3个本科专业采取停招限制措施,到2020年,学校计划在限招基础上撤销这3个本科专业;新建2个左右符合学校“国际化”办学定位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俄语、绘画、音乐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同时考虑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硕士点;到2020年,学校本科专业达到50个左右;建成3个左右的硕士学位点, 1-2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新建医学学科,增设2-3个医学类本科专业,并建立医学学院。

拟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5个省级重点专业,10-15校级重点专业;在加强现有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内涵建设、总结办学经验的同时,调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合作方向(由俄语国家转向英语国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再建2个合作办学专业,使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稳定在8个左右,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外合作办学水平;在现有学科建设基础上,适度发展增设医学类专业,新建医学学科。

在打造旅贸经管类、基础教育类、文化艺术传媒类、中外合作类专业集群基础上,重点建设信息技术与工程应用类和医养健康服务类专业集群,实现学校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对接。

1.旅贸经管类专业群

围绕“地方性”办学定位,以黑河旅游贸易城市项目及黑龙江“路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建设为契机,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服务质量提高等旅游领域开展“校地”深度合作。同时,按照“南联北开”发展思路,以黑河黑龙江大桥项目、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城市商贸物流业、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为载体,在对俄经济合作及对外贸易过程中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以“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俄语、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等专业为核心的旅贸经管类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黑龙江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助力。

2.基础教育类专业群

围绕“地方性”办学定位,以黑河市实施“科教人才强市”工程为切入点,打造以学校传统“师范类专业”为核心的基础教育类专业群。重点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发展战略,完善科学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实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等方面开展“校地”教育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及人力资源保障。

3.文化艺术传媒类专业群

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文明城市建设工程为重点,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中俄文化艺术创作等方面加强学校、政府、文化艺术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打造以“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绘画、书法学、音乐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为核心的文化艺术传媒类专业群。通过启动“黑河学院中俄文化艺术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区域文化艺术及传媒产业的发展。

4.中外合作类专业群

围绕“国际化”办学定位,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地缘优势为依托,引进俄罗斯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以“美术学、音乐学、俄语、体育教育、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合作办学专业为核心的中外合作类专业群,适度拓展与欧美等国家的合作办学领域,扩大国际教育合作空间和范围,推动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特色发展,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合作水平。

5.信息技术与工程应用类专业群

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学校主动与区域城市信息化建设及工程应用产业项目相对接,重点打造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学与照明、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统计学”等专业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工程应用类专业群,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学校信息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优势,增强区域经济、行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及工程应用领域的服务水平。

6.医养健康服务类专业群

围绕“地方性”办学定位,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工程为重点,在改善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推进和谐城市建设等方面加强学校、政府、社区之间的联动合作,重点打造以“护理学、口腔医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社会工作”等专业为核心的医养健康服务类专业群,提高地方人民生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7.专业设置阶段任务

学校在“十三五”期间,计划分年度建设23个本科专业,具体见下表:

专业名称

专业

代码

所属学科

设置

时间

所在单位

1

翻译

(俄语方向、英语方向)

050261

文学

2016

外国语学院

2

工艺美术

130507

艺术学

2016

美术与设计学院

3

表演

130301

艺术学

2016

音乐学院

4

光源与照明

080603T

工学

2016

理学院

5

科学教育

040102

教育学

2016

教育科学学院

6

护理学

101101

医学

2016

商定中…

7

德语

050203

文学

2017

外国语学院

8

广告学

050303

文学

2017

人文传媒学院

9

休闲体育

040207T

教育学

2017

体育学院

10

化学生物学

070303T

理学

2017

理学院

11

市场营销

120202

管理学

2017

经济管理学院

12

口腔医学

100301K

医学

2017

商定中…

13

舞蹈表演

130204

艺术学

2018

音乐学院

14

应用统计学

071202

理学

2018

理学院

15

华文教育

040109T

教育学

2018

教育科学学院

16

信息安全

080904K

工学

2018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7

摄影

130404

艺术学

2019

人文传媒学院

18

教育康复学

040110TK

教育学

2019

教育科学学院

19

酒店管理

120902

管理学

2019

文化旅游学院

20

经济与金融

020307T

经济学

2019

经济管理学院

21

食品质量与安全

082702

工学

2019

理学院

2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30203

艺术学

2020

音乐学院

23

纳米材料与技术

080413T

工学

2020

理学院

3.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

1)师资队伍

围绕学校“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队伍内涵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实践技能高”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规模:专任教师达到556人,师生比达到118

师资队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2%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教师达到80%以上;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达到10%;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趋于合理,能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层次人才队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4人,校级教学名师16—20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8—10人;配齐配全各学科专业带头人,且后备人才储备力量充足。

团队建设:建设省级教学团队4—6个,校级教学团队15—20;建设省级科研团队1—2个,校级科研团队5—7个。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各专业教师能熟练承担专业实践、实训课程教学指导任务;有计划选送专任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锻炼和实践锻炼,使具有半年以上在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达到40%以上,应用型专业需达到50%以上;聘请行业、企业教师占专任教师8%以上。

2)管理队伍

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管理高效、作风过硬的管理干部队伍。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充实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专业、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的干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到2020年,要形成35岁至45岁左右处级干部为主体的梯次结构;管理队伍中,本科学位达到98%以上,硕士学位达到75%以上,博士学位达到2%以上,党外干部达到6%左右。

4.科学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及黑龙江省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先导,以服务教育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按照“立足区域、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升水平”的基本原则,坚持科研与培养人才并举、基础与应用并重的方针,努力开创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1)科研项目目标。力争承担国家级(含教育部)科研项目6-10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0-290项(其中人文社科类项目160-210项,自然科学类项目50-90),横向课题10项。

2)科研成果目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年增长15℅;出版学术专著、教材总量达到80-100部,其中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1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0-150项;实现授权专利400项,其中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20项,转化实施5-10项。

3)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建设3校级重点学科-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3-5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若干个,力争1-2个学科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位于省内同类学科前列,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单位,提升办学层次。

4)科研队伍建设目标。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特色鲜明并具有持续发展后劲的学科队伍;形成有利于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的学术生态环境,造就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在省内同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的著名学者。通过聘请和聘任方式,吸引俄罗斯优秀科研人员,组建中俄联合科研团队。

5)科研平台建设目标。拟增设特色科研机构5-8个;建成校级科学研究基地7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科学研究基地2个、实验基地2个),其中1-2个研究基地达到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水平;力争建成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成黑龙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展示中心、黑河学院科技馆等科研平台若干个。

6)学术交流目标。加大《黑河学院学报》“俄罗斯研究”栏目的建设力度,力争成功申报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特色栏目”。加强与俄罗斯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推进双方科研合作向纵深发展。主办(承办)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10次以上;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0人次以上;“北疆讲坛”350场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组织100人次以上。

7)产学研合作目标

打造“黑河学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黑河市科技局的协作,切实提升科研服务教育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和水平。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70-100项;批准学生科研项目100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300项;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10次;设立服务地方专项项目75项;接受委托项目15项。

5.校园建设

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空间,整合学校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学校校区建设将按照新的规划,分期实施主校区扩建工程,建设各类用房面积13.2万平方米。校区扩建完成后形成1万人左右的办学规模,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8亿元。学校将实施主校区扩建工程,校区建设将按照新的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建设各类用房面积合计13.2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2万平方米;音乐厅1.4万平方米;二食堂0.6平方米万;体育馆1.3万平方米;学生生活服务楼0.3万平方米;澄明苑10号楼0.5万平方米;澄明苑11号楼0.7万平方米;实验教学楼6.4万平方米(实验艺术园和创业园区)。

校园建筑基地位于黑河市东部新市区教育科技区内,它北临规划中的月牙湖,南邻中央街,西邻黑河市第一中学,东临老校区,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隔江相望。校园建设以校门、图书馆、月牙湖公园为中轴线,发挥校园占地连片的优势,将校园整体分为三个功能区:教学区、体育运动休闲区、学生生活区。总用地面积53公顷,其中:建筑物占地面积为3.3万平方米;场区绿化面积为10万平方米;道路及广场、停车场面积为11万平方米;运动场及塑胶跑道面积为5万平方米。

1)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教学区

新建教学区设在学校中轴线左侧,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拟建成4座实验教学楼(艺术产业园和创业园区,6万平方米),一个图书馆(2万平方米)、音乐厅(1.5万平方米)和一幢标准化学生食堂(5千平方米)。修缮探知楼,美术四号楼、教育学院楼、音乐12号楼等,拆除原小教楼和锅炉房,进一步合理整合利用资源,用5—10年时间,学校将基本完成教学区的基础设施和建设任务。

2)建设功能多样、设施先进的体育场馆娱乐区

继续推进市校共建现代化音乐厅,建设设有看台、草坪、400米塑胶跑道的大型体育场及教学训练用游泳馆一座,除满足师生日常教学、军训、比赛和应急用水外,还可为社会提供体育休闲运动及大型文体活动场所。改建篮、排、网球运动场,为师生提供方便、实用的锻炼、休闲体育场所。

3)打造功能齐全、温馨舒适的学生生活区

完成5000平方米10号宿舍楼和7000平方米11号宿舍楼,完成3200平方米洗浴中心建设,全部建成后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将达到6万平方米,届时可容纳1万名学生。学生生活区包括十栋学生公寓、一栋留学生公寓、两个学生食堂、一个洗浴中心和两个超市。我们不仅要建设好这些基础设施,还要绿化、美化学生生活区,为学生提供温馨的生活场所。

4)建设绿色生态校园,推进校园环境建设

制定校园绿化、道路交通、校园亮化、人文景观建设总体规划,以图书馆、校园湖(月牙湖)5万平方米为中心修建休闲公园一处,以图书馆为中心修建文化广场一处,校园整体以创建“绿色校园”为契机,充分贯穿节能和环保的理念,对树木、草坪、花坛、水面、山丘以及人文景观进行精心设计,为全校师生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别具特色的园林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花园式校园。

5)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大节能工作力度

加大节能工作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加强节能宣传工作,让节能理念更加深植于广大师生的心中,使节能行为成为日常的自觉行为;加强管理力度,找准能源消耗关键点,堵塞能源浪费漏洞,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

6.学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继续强化“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创新思路、凝练特色”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以学生学风建设为手段,以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为突破,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积极构建和完善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全面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同时部署,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机制,认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测自评工作。

7.大学文化建设

紧紧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努力形成文化导向鲜明,校风校训、学校精神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文化景观群初步形成,校史馆、展览馆、文化中心等文化载体丰富,校园传播体系运行高效;现代大学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范高效;校园文化气息浓郁,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并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师生文化素养明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开展文化导向引领平台、文化环境培育平台、文化制度保障平台和文化载体支撑平台等四大平台建设。

1)文化导向引领平台

进一步提炼和培育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全力推进学校精神文化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动化于行,充分发挥学校精神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保障作用。

——不断深化办学理念。全面深化“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度思考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态势,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深化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加大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第二课堂、校外实践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旗帜鲜明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全面提升师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熔铸校园文化内涵。对学校精神、校训、校徽、校歌等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进行认真梳理、深入阐释与广泛宣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凝练校风,强化校风在促进学校发展中的优势作用;以校风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机关工作作风、教风、学风建设;抢救性地保护并挖掘学校历史和实物档案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校史馆,出版《黑河学院校史》,录制学校宣传片、校歌MV,制作以学校精神为主题的雕塑、壁画等文化景观。

——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黑河市的开放型文化高地和重要文化地标。发挥大学文化对北疆历史文化名城的辐射功能,支持校史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园对中小学生和市民开放。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或者开展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学生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黑河市城市建设。围绕“大学文化与中俄区域发展”的主题,开展文化研究与文化实践活动,以大学文化引领辐射区域文化。

2)文化环境培育平台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文化景观、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品牌形象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功能和品位,打造秉承优秀传统、蕴含办学特色、彰显学科优势、体现学校精神的物质文化。

——加强总体规划建设。编制《黑河学院校园发展建设规划》,加快新校区建设,建造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教职工活动中心,推进月牙湖改造工程建设和校门移址改建工作,完成学校总体规划建设雏形。校园总体规划要融整体性、艺术性、高雅性、教育性为一体,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完善文化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注重文化景观建设与校园环境相融合,建设纪念雕塑、景观小品、艺术长廊、文化广场等,为师生员工营造更多适合文化交流的空间和场所;进一步做好校园美化、亮化工程,深入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加强节能环保建筑、设施建设,把校园建设成为节能减排的绿色家园。

——强化传播体系建设。整合传统纸媒、视听媒体、网络媒体等不同传媒渠道,建设立体综合传播体系。建设校园电视台和新闻演播大厅,提高视频新闻和广播新闻的录播质量和实效性;加强校报、校园网、广播电台等校内媒体和条幅标语、宣传板、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建设,使其成为展示学校风貌、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宣传教育、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完善学校信息发布系统,畅通信息发布渠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组建校园新媒体联盟,充分发挥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作用,推动学校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唱响网络文化的主旋律。

——注重品牌形象建设。完善《黑河学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规范使用学校名称、标准色、标准字体以及校标、校徽、校旗、校歌等文化标识;加强名片、信封、档案袋、标准化办公模板、明信片、建筑模型、纪念品等学校文化产品的开发、使用和推广;做好新建楼宇的内部装饰,既注重彰显学校精神文化内涵,又要结合使用功能凸显特色。

3)文化制度保障平台

推进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大学制度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努力建设能够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有效、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学校各项制度高效、有力执行的良好局面。

——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学校特色的《黑河学院章程》,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等规章制度,建立相对完备的运行规则体系。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保障教职员工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校务公开,规定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决策咨询和学术评议职能;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建立并完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大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健全学校典仪制度。健全学校各类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庆典等仪式规范,设计并规范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位授予、升旗仪式、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重要典仪、大型活动的标准流程,使学校形象个性突出、富于内涵,统一协调、品位高雅,延伸育人功能。

4)文化行为涵育平台

以加强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彰显大学文化魅力、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为目标,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培育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结合、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行为文化。

——营造浓郁学术氛围。积极培育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建立并完善学术道德惩戒和学术评价机制,严明学术纪律;活跃学术氛围,积极提倡和鼓励举办学术研讨会、报告会、论坛等学术活动,邀请文化大家、学术大师来校举办高水平讲座,拓展师生学术视野。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依托黑龙江省TRIZ理论研究所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创新创业活动及6+1”素质拓展训练,加快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体系,建设1-2个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中弘扬正视名利、甘为人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广泛开展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等为内容的教育文化活动,健全教师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及考核评价办法;在管理服务人员中倡导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选树一批深入践行学校精神,引领作用突出、典型示范性强的师德人物,打造优质师德评选活动。

——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史、国情和革命传统以及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师生员工对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加强大学生行为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和文明修身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文化交流形式,积极与中俄高水平的文艺团体进行交流互访,创设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环境。

——培育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彰显实践性、开放型校园文化特色。以国家级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为依托,在继续开展好携手青春共享阳光国际青年大会、中俄大学生运动会、中俄科技创新大赛等中俄文化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注重挖掘品牌的核心内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中俄青年交流活动品牌影响力;依托爱辉历史陈列馆、中苏抗日战争历史陈列馆等校内外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内涵丰富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国防安全意识和爱国热情;依托黑河市独特的古城历史文化、北疆少数民族文化、黑龙江知青文化、生态文化、欧亚文化,开展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助力边疆文化名城建设和地方文化软实力提高;开展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打造一批反映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师生价值追求的文化活动品牌,构建大学文化品牌体系,打造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亮点。

8.国际合作与交流

依托地缘优势,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学校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与俄罗斯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并拓展与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英语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国外优秀教师、优质教材、优质课程的引进力度。加强孔子学院建设,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通过文化理念融合、特色专业培育、师生相互交流、科学研究协作、中国文化传播和文化体育交流等形式将中俄教育合作贯穿于办学全过程,对俄教育合作将成为学校办学和特色发展的强大支撑,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深度培育特色专业

以培养对俄战略性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在原有的合作办学基础上,申报一所非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统筹国外、国内及校内教育教学人力资源,打造以商科、艺术、教育等为重点的我校办学新高地。深度培育专业特色,力争新增中俄合作办学专业3个:即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文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  

2)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

加大引进力度,引进俄方优质的教师资源,保证能有高学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授课。加大国际化师资尤其是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为提高特色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及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外籍教师达到总聘用人次的30%。教职工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及进修机会,达到%

(3)推进中俄科研协作

“中俄蒙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新的发展机遇,依托相关学院师资以及俄罗斯高校优势强项专业,继续进行科研合作的同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向促进经济建设方面转化。

4)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以中俄加强和扩大多领域交流合作为契机,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国家公派留学、校际交流等途径,争取赴俄留学、实习实践的学生数量达到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学生总数的30%

5)关于招生层次、专业、数量及收费的设想

在省内一批次录取,附加外语(俄语)高考分数的限制(100分以上)。若选学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再附加数学高考分数的限制(90分);选学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外语(俄语)成绩可以适当放宽;若政策允许,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自主招生名额(不高于计划的10%),以利于选拔部分具有特长及外语天赋的人才。

“十三五”期间,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总体构想,先期拟在商科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旅游管理),艺术类(美术、音乐),教育(含心理学)类专业招生。年招生数量每个专业不超过15人。

6)拓展俄罗斯合作办学院校途径

在已有的合作办学院校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南乌拉尔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合作的基础上,拟增加新的具有经济及实践应用背景和研究实力的优质院校洽谈合作的可能。在夯实对俄特色合作同时,以与英国兰开夏大学交流开始,打开与欧洲高校合作大门。

7)进一步加强中俄交流基地建设

依托学校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交流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工作体系,力争在中俄多领域交流合作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交流基地数量达到?个。

9)继续推广汉语国际传播中国文化

继续发挥孔子学院在俄罗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推进汉语普及,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等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继续发挥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理事会作用,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校方领导协商争取改善孔子学院教师的工作条件,扩大孔子学院教学及办公面积,力争增加设立3个汉语教学点,学员人数增加6000人次。

9.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10.党建和思想政治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力争经过5年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明显提高,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更加完备,宣传思想阵地进一步巩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通过各级组织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水平,为扩大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为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二)重点建设工程

1.学科建设工程;

2.全员育人工程;(双创)

3.协同创新工程;

4.服务保障工程;(校园民生)

5.环境建设工程;

6.文化引领工程;

7.大学制度建设工程。

五、“十三五”改革创新与保障措施

(一)改革创新

1.教育教学改革;

2.人事制度改革;

3.科研机制改革;

4.管理机制改革;

5.资源配置改革。

(二)保障措施

附件:

1. 黑河学院“十三五”办学条件主要指标

2. 黑河学院“十三五”人才培养主要指标

3. 黑河学院“十三五”

关闭窗口
黑河学院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