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统战部
 
 
 首页 
 组织机构 
 文件通知 
 宣传管理 
 形势政策 
 党代会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形势政策>>正文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认识
2015-06-22 12:23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现在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甚为关注,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也是尤为强烈。

那让我们共同看几个事例:

事例1:“想做贪官”。记者采访广州一名刚进入小学殿堂的一年级小学生,当问到以后的理想,小学生答道:“想做官”,当记者问想做什么官时,小学生毫不犹豫回答:“想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

事例2:“小座位引发的大问题”。春晚小品《扶不扶》再次引发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议,与之类似的是近期社会频繁出现的另一个社会现象就是公交车让座,小学生被动让座后,遭受老人长达十几分钟的辱骂,少女因不主动让座,而被老人及其家人围打,“小座位引发大问题,人们现在不知道是不是该给老人让座。

事例3:“中国人的一天”。 早晨起床,掀开黑心棉做得被子,用致癌牙膏刷完牙,喝杯过了期的碘超标还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在票贩子手里买张车票,准时赶到地下烟厂上班,九点三十分偷偷用山寨手机看股票从6124.04点跌到1240.46点,中午在餐馆点一盘用地沟油炒的黄蟮,再加一碟敌敌畏喷过的白菜,盛两碗用工业石腊抛光了的陈化粮煮的毒米饭;晚上蒸一盘瘦肉精养大的病死猪

我想上述事例,我每个人在深恶痛绝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思考,近年“毒胶囊”、“虐童案件”、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和百姓热议的话题,这些都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对凝聚人们共识的核心价值的期望,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提倡”的论述,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本次中心组理论学习,我便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适应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理念。

从社会功能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聚拢社会意识,形成社会价值认同。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这言简意赅的24个字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内涵丰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创新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也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发展的呢?

3、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脉络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我们党于1964年12月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成为一面动员、凝聚、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精神旗帜。1986 年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为今后十五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共同理想增添了时代内涵,确立了时代表达。

2)继承、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伟大的时代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培育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

民主革命时期,倡导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新中国初期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80年代提出五讲、四美、三热爱;1996年提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思想,继承了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重要论断;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 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战略部署。从 “体系”到“观”, 彰显了我们党在价值观建设上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是这样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这已明确了二者的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它们又是相互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从具体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集中体现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平”等社会最高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比较具体全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则比较抽象概括。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

二、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分为三个层次,是要阐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价值追求。在这三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中,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而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是理想目标,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使得我们能够实现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不可逾越的中间环节。这样创造性地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区分性表述,在理论建设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1、从国家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着眼于寻求“国家意志”的价值呈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包含的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它包括经济与国力的富有强大、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追求,这既凝结了一百多年来先进的中国人的理想与价值愿望,也是基于现实的理想,是13亿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于现代化国家理想形态的价值表达。“大河没水小河干”,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国家层面,失去任何一个词,社会与个人都会受损害,它们是理想生活的基石,让社会有效运转,让个人拥有尊严,也只有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

2、从社会层面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自由、平等,以及公正与法治,都是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核心价值要求。没有自由平等与公正法治,也就没有真正健康的现代市场经济,也就没有发育完善的市场经济。把这一层面的价值诉求提升到核心层面,表明了我们党的理论勇气和智慧。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人们的权利意识水涨船高,对教育公平、医疗改革、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司法公正越发关注,这也直接反映出人们对平等的发展机会、公正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政府的热切期盼与渴望。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历史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追求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与市场的公正与法治是必须的内在条件。没有法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民主,没有公平正义,也就难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的理想价值追求。

  3)从个人层面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集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的系统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确立公民的本分,二是提倡基本的职业道德。

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系。每个人秉持怎样的道德意愿、践行怎样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在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楷模。敬业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三十年隐姓埋名,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用生命诠释国防科技工作者报国情怀的罗阳,他们用毕生精力甚至是生命诠释了敬业精神;“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20年未拖欠农民工一分钱工资,弟弟孙东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农民工在外打工不容易,特别心酸,他们挣钱不是拿出去挥霍,不是拿出去买奢侈品,他们挣钱是为了回去过日子。从我们做起,不签良心债,我们干什么事都要凭良心。”简单而朴实的话语诠释了信义的千金重量;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等等这些人,都展现出了“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上述这些人也都充分诠释了爱国精神,因为在当代中国,能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友善待人就是最好的爱国。

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的划分是相对的。总体来说,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每一个方面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具有规定性、规范性和导向性。

三、高校要肩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历史使命

  1、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地位和使命决定高校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力军作用,承担着倡导学术自由、崇尚真理和知识、认同批判意识与科学精神以及以服务和改造社会、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当前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的和谐文化中,承担着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1)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高校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时代风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地。

2)高校有文化育人的优势。牛津学者纽曼认为“高校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场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向全社会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使广大民众了解其科学内涵;二是高校教师可通过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内化为自身素质,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承。

“三个倡导”是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着力于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意、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那么结合学院实际,谈一谈高校如何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高校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学以立德,立体构建师生员工政治理论学习体系。一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委中心组、党员组织生活、教职工理论学习、干部培训要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为重点学习内容,采取理论学习和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所得内化于心;二是加强思想理论教学,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适当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等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专业,指导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依托党校、团课开展专题培训、集中学习、实践学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观的理解和认同。

2)研以致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科和科研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党委宣传部、科研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部门要在科研规划、科研立项、科研选题等方面引导和支持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着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从意识形态领域、价值取向结构、社会发展变革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并努力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尤其应注重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理论研讨、专题论证等形式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进行研究,强化理论研究成果产出,积极为全社会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二是非思政专业的教师也要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应用于专业研究和学术活动中,使学术研究更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揭示客观真理、符合客观实际。

3)培以育人,系统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一要大力挖掘校园文化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院独具的校园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融入到学院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层面;二是努力在校园活动中宣传弘扬核心价值观,采用主题党日、团日、班会、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电影展播、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员工开展学习,创造对核心价值观真学、真信、真用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世界读书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庆祝民族传统节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等活动,学习民族文化,感悟传统道德,推进学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教育体系。

   4)见以思齐,多形式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一是通过校报开辟专版专栏、建设校园网专题网站、制作校园广播专题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和报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院师生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二是深入开展教书育人标兵、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文明单位创建等评选和表彰活动,宣传一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的典型;三是依托社团、校友会等载体,开展优秀大学生、优秀校友寻访互动活动,发掘优秀大学生、优秀校友楷模的育人功能。

5)行以报国,广泛开展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事实表明,一种价值观的培育和树立,既要靠灌输、教育,更要靠实践、体验。我们应把核心价值观融汇贯穿于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实践养成。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在师生中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活动,推动形成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强大力量,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支教、 “三下乡”、社会调研、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二是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举办系列讲座、论坛,组织学生党支部专题生活会和班团活动;三是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化学雷锋服务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师生中组建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对经济困难师生实行结对帮扶,进一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3、教师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乌兹别克斯坦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广大教师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传承社会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在座的,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一线教师,在学校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那就是教师。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价值观的正确与否,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要带头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以言传身教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1)教师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我院教师的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极个别诸如“干的比驴累、起的比鸡早、挣钱比民工少、看上去比谁都好”的抱怨,可是当我们的工作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时,那种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已远远掩盖住了这小小的抱怨。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与专业技术工程师的性质却是截然不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是设计和制造物质或精神产品的,其产品质量的优劣只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教师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是“生产”工程师的工程师,其培养学生的质量好坏则至关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成败,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之所在。因此做为一名教师都应该有强烈的“灵魂”意识,牢固的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肩负起神圣的社会责任,认真备课、讲课、用心总结教学方法、刻苦钻研和掌握教学规律、真情真心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教师要带头坚守职业操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育人先育己。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认识了先于学生逃生的“范跑跑”,他说:“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不会为学生牺牲”,这与为抢救学生被客车碾压,双腿高位截瘫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韩国海难中为救失事客轮学生而牺牲的南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生有时仅在一念之间,我们虽不能都经历面对生死抉择的考验,但我们却可以避免对待教学工作敷衍了事、科学研究急于求成、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等现象,我们还应该坚持师德为上的理念,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将坚守职业操守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育人之中。

  (3)教师要带头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修身不仅要修着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也要修正对待职业和工作的基本态度,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前提和基础就是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总结:我们说,再崇高的道德准则,如果缺乏化大为小的传承播撒,也只是空洞的理念;再恒远的价值目标,如果没有每个人的奋力以求,也会变得遥不可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将价值观涵化于校园生活深处,落脚在师生的一言一行中,广大师生都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勇于探索者、积极践行者和有力传播者,真正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以上的论述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粗浅理解,仅供与同事们交流。

关闭窗口
黑河学院宣传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