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开展“同心协力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高校工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学校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广大统战成员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学校按照省高校工委印发的《省委高校工委关于在全省高校统战系统开展“同心协力活动”的方案的通知》(黑高工委字【2014】37号)的统一要求,组织全校统战人员开展“同心协力活动”。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坚定政治信念、增进思想共识、强化责任意识、凝聚发展力量为引领,团结带领广大统战成员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围绕省委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汇集智慧、凝聚力量,为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力量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夯实合作基础,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同心协力活动”,丰富多党合作工作载体,进一步巩固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思想政治基础。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调动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2.营造和谐环境,促进校园稳定。制定健全、完善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师生员工的政治参与度。协助学校党委、行政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稳定的因素,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3.发挥优势作用,积极献计出力。充分发挥统战成员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引资引智、调查研究、帮扶促建等活动,切实把统战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来。
4.突出先进引领,抓好典型示范。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统战工作特点,狠抓载体建设,打造活动品牌。结合学校实际,引导民主党派、团体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同心协力活动”。
三.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服务实施全省“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在学校开展以“三创一惠”为主题的“同心协力活动”,深入开展“同心协力创新”“同心协力创业”“同心协力创建”和“同心协力惠民”行动。
(一)“同心协力创新”行动
1.围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治理创新。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制定黑河学院年度协商民主计划,加强与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沟通,依托黑河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党委委员联系民主党派制度,围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学校发展建设征集意见建议;通过座谈会、发放征询意见函、问卷调查、征求意见会、日常接待来访,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心声,征询对学校内涵发展、深化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的建议,提高党外人士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围绕提高建言献策质量推动调研创新。建立“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上下联动、三方参与”的调研工作机制。组织学校党外代表人士围绕服务“五大规划”发展战略、服务黑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智力优势,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撰写一份提案、参加一次调研、反映一条社情民意、撰写一篇理论文章、为学校办一件好事)为地方政府和学校党委科学决策献计献策。
3.围绕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推动机制创新。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排疏解”工作机制,引导统战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参与到涉及民族宗教、社会民生等工作中,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各民主党派应加强自身建设,协调处理好组织内部关系;党外少数民族教职工要自觉践行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留学归国人员要做好与外籍教师的沟通、服务工作,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二)“同心协力创业”行动
4.积极招才引智促进地方、学校发展。发挥党外人士与海内外联系广泛和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欧美同学会、归国侨胞侨眷,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参加“海外学子龙江行”等活动,参与国家、省、市等横向课题研发工作,为地方发展战略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三)“同心协力创建”行动
5.创建“同心协力农业科技服务点”。组织引导统战人员中的教授、专家、科技人员,围绕高效、绿色农业,做好调查研究,明确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下乡、农技培训、技术咨询等活动。生物专业统战人员应针对农民对农业技术教育的普遍需求,向当地群众义务宣传农业专利保护、防灾减灾、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提供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化学除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配方肥料应用等相关的技术咨询,开展农业育种、果蔬栽培、科学养殖等技术培训班,引导农民学技术、用技术,帮助农民掌握1-2门新的农业技术,从而把技术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组织计算机、物理专业的统战人员义务为乡镇居民检修计算机及家用电器;面向乡镇居民举办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培训班,提高农民运用互联网及现代化的能力,开展网上交流、网上销售等活动,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科技服务,推动地区新农村科技建设。
6.创建"同心协力职业教育基地"。组织引导统战成员发挥财会、俄语、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优势,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专业培训、文艺下乡等方式,开办外贸俄语、商务英语、动画设计等业余文化课堂,开设声乐基础、民族舞蹈、诗歌朗诵、健美操、新闻摄影等兴趣培训班,创办老年大学,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区域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7.创建“同心协力创业就业基地”。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引导统战人员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利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站、就业网站、就业微信平台、大学生创业廊等平台,落实就业责任制,切实做好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跟踪、服务工作。
(四)“同心协力惠民”行动
8. 服务惠民生。引导统战人员帮扶学校贫困学生,开展“一帮一”学业指导、勤工助学岗位、捐款捐物、心理疏导等帮扶活动,为贫困学生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鼓励参与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千村试点”工作,紧密联系帮扶点头道沟村,开展扶贫助困活动;引导统战人员中音乐、美术专业的教师深入乡镇,通过小品、相声、快板书、话剧等农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弘扬时代主题、民族精神,反映焦点时事,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学院高雅艺术进乡镇系列活动,宣讲乐理知识,开办高雅艺术赏析讲座,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养;深入挖掘、学习民间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做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高校服务引领作用。
四.组织领导
成立黑河学院“同心协力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统战工作主管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宣传统战部、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学校欧美同学会的主要负责同志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学校宣传统战部,负责活动开展的日常工作。
五.时间安排
“同心协力活动”从2014年12月开始,2017年年底结束,分为动员准备、组织实施、总结表彰三个阶段。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4年12月下旬,制定黑河学院开展“同心协力活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同心协力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全校组织实施“同心协力活动”。“同心协力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开展各项活动,督促活动有效推进;“同心协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负责拟定活动方案,具体落实各项活动,撰写阶段性宣传、总结材料,完成与高校工委统战部的对接工作。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7年10月前,召开总结大会,上报开展“同心协力活动”成果,推荐活动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六. 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学校党委将“同心协力活动”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结合方案相关要求,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整合资源,示范引领。结合学校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把“同心协力活动”与推进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与党外人士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健全制度,跟踪问效。将“同心协力活动”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选派优秀统战干部和党外人士到“同心协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推动工作任务落实。学校党委将在每年年末跟踪问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及时总结“同心协力活动”的好经验、好方法,通过《黑河学院》报、学校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等积极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不断扩大“同心协力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开创学校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